您的位置::欧景机械网 >> 车载配件

应对十三五新格局中国经济亟待培育竞争力新动能卡车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应对“十三五”新格局 中国经济亟待培育竞争力新动能

外界舆论认为,通过两会,中国向世界传递了经济增长的信心,增加了国际社会的预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正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即便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经济也不会出现“硬着陆”。(资料图片)

2016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2015)》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着力对“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格局与态势,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领域与战略重点进行了深度分析。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召开的“十三五”时期区域竞争战略研讨会上,蓝皮书主编、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创新任务艰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基本保持了温和复苏势头,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则面临较为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国际经济竞争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应当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变革之中。

蓝皮书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应瞄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调整,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快创新,培育更多依靠要素质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提高的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升,把握关键领域和环节,形成持续提升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竞争格局呈分化趋势

蓝皮书指出,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呈现温和增长态势,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国际贸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格局变化,贸易全球化受到冲击。2014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2.5%,经济增长速度最高的是南亚地区,2014年平均增速达到6.9%,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欧盟地区经济增速最低,但开始转向较高且稳定的增长态势。国际贸易方面,G20成员国家,外贸出口均出现了增速下降甚至为负的趋势,国际贸易市场形势严峻。

国际贸易全球化面临着瓦解的风险,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自2008年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兴起以来,到2014年底,在WTO备案的世界贸易协定共有575个,已经实行的有379个。据WTO的RTA(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显示,继2013年有11个区域贸易协定通过实施以后,2014年又新增了7个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区域自贸区和自由贸易协定的不断发展,构建和凸显除了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在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新技术的突破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点,新技术的孕育使主要经济体面临风险与机遇。机遇方面,技术创新和技术外溢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中产生重大影响,促进经济结构相应发生重大变化。风险方面,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可能导致世界经济紧缩,宏观经济政策效应逐步退却增加世界经济不协调,人口结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国际竞争手段全方位化

国际经济竞争格局日益分化,国际竞争手段向全方位转变,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转向新兴产业、制造业升级和金融创新。2014年世界经济总量达到77.8万亿美元,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的占比分别为67.8%,31.7%,0.5%。2014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达到37755美元,而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分别是4706美元和640美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显著的改善,发达国家仍然是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主导。各国经济竞争的内容也逐渐发生改变,以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竞争的主要领域。信息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则成为各国抢占的竞争制高点。

针对以上特征,蓝皮书指出,中国在应对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应当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WTO框架以外积极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中国倡导成立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瑞士、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家签订自贸协定,积极参与G20等国际组织等举措,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针对当前中国在贸易中存在的弱势和短板,应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实现贸易收益的增加。三是在全球化进入第三阶段(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逐鹿新兴领域的国际竞争。

五大领域提升竞争力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能过剩、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的制约。

因此,“十三五”时期,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需要关注的关键领域为: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度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新常态下,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是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方面。只有全面推进以法治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制度建设,向全社会提供规范、公平、有序、开放的制度供给和制度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支撑。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五是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只有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改革生态环保制度,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推进经济发展。

关键领域实施战略突破

放眼未来,经济变化充斥着许多的不确定性,经济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同在。对此,蓝皮书指出,着眼于我国战略约束层的障碍和挑战,“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应抓住关键领域,实施战略突破。

一是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调动经济社会发展各参与主体的经济性,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协同创新,强化平台支撑,推动区域创新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的创新增长极。

三是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要着力构建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广泛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四是实施包容性发展战略。要注重国家间的包容,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主动承担国家责任,既要加强同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同时又要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对欠发达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和援助。

五是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创新是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基础,把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破解制约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累积我国的竞争优势。

六是实施合理干预战略。要充分尊重市场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打破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生产和发展中的管制和垄断,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与会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应积极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加强战略协同提升合力,充分调动各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高素质人才,来确保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关报道

推动八大技术发展我国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成形

日前,我国确定了包括现代能源技术、新一代网络技术、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经济格局要初步形成。

具体而言,要发展的八项技术包括:现代化农业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智能绿色制造技术、现代能源技术、健康技术、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海洋和空间先进实用技术。专家认为,未来五年恰逢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期,很可能将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如能抢搭这趟“快车”,将极大提高我国科技和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依赖因素,能源技术发展目前面临着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能力基本达到极限等诸多瓶颈制约。专家预测,未来3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56%,化石能源仍然是2050年能源构成的基础。在我国,煤炭的消费比重超过60%,占全球的总产量接近一半,但技术创新力不足,燃气轮机、电力电子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与国外差距较大。

根据此前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座谈会,我国已明确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个方面谋划,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大力推动能源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等市场化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能源系统优化,提升电力和天然气调峰能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行动计划。

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是未来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为此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还制定了专门的产业发展路线图。根据产业趋势,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新一代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等17个细分领域,成为未来我国中长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黄金发展期。

除了确定行业发展重点外,路线图还对上述细分市场的市场需求做出了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本地产值将达851亿元,比“十二五”末预计增长76.20%,并满足国内49%的市场需求,到2030年预计达到1837亿美元;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以及工业软件方面,预计“十三五”末将实现金融、电信行业国产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达75%,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达到50%,到2025年上述指标将预计分别达到90%和75%。

根据多位行业专家和市场机构的预测,2025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全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如果能如期实现市场规模翻番,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而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方面,权威机构表示,“十三五”期间,随着政策落地、5G技术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将进一步加速,配合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望撬动规模逾5万亿元的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实际上,早在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已将智慧城市列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住建部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规划则预计,“十三五”期间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其拉动效应则在万亿之巨。

对此,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表示,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还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对未来的信息化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毕节治疗湿疹多少钱毕节治湿疹去哪里

南京男性医院比较好的是哪家

月中快讯精神分裂症去哈尔滨哪家医院

如果女性患了多囊卵巢有什么影响

温馨服务西安看男科去什么医院好

友情链接